“罔薛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这句出自《九歌·湘夫人》的诗句,显示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就已经懂得如何精心装饰自己的居室。那时的居室布置不仅是实用,更有审美与情感的融合。
时至今日,在大多数中国家庭中,如何布置房间依然主要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审美、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装饰风格。
然而,无论采用何种装饰方式,普遍存在一个共识——那就是讲究风水,希望通过环境的布置改善运势,增添福气和健康。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显赫家族,都喜欢在家中摆放一些特定的物品,以祈求避邪、招福,守护家宅平安。
展开剩余90%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这片土地孕育的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华夏民族代代相传的智慧和文化底蕴。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但中华文明却是唯一一个自古至今未曾中断、薪火相传的伟大文明。
华夏文化历经千年,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在众多的传统民俗中,中国人尤其重视镇宅之道。普遍认为镇宅不仅可以驱除邪魔,还能带来福气和平安。
《淮南万毕术》中有言:“埋石四隅,家无鬼。”古时人们还经常使用悬挂铜镜、宝剑、桃木等吉祥物,来保佑一年四季的平安无事。逐渐,这样的祈福习俗成为了家居装饰的重要内容。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当下较为流行的四种吉祥物。
首先是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被称作“蝠鼠”。它寓意富贵吉祥,主要是因为“蝠”与“福”谐音。蝙蝠的形象频繁出现在表达祝福与祥瑞的图案中。
三国时期曹植写下《蝙蝠赋》:“吁何奸气,生兹蝙蝠……尽似鼠形,谓鸟不似……”虽然词句中有调侃,但并未影响人们对蝙蝠作为吉祥象征的认可。蝙蝠图案逐渐成为表达大富大贵的理想象征。
蝙蝠图案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那时的青铜器上常刻有蝙蝠形象。青铜器作为“国之重器”,多用于祭祀与重大仪式,显示出蝙蝠在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蝠”与“福”的谐音关系,大约在西汉时期开始确立。到了东汉,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及与西域交流频繁,蝙蝠纹饰逐渐吸收外来文化元素,图案更为复杂华丽。
唐宋时期,蝙蝠纹不仅限于宫廷,皇帝希望福气能普及百姓,蝙蝠纹饰开始广泛传播于民间。其美好寓意和优雅纹饰深受老百姓喜爱。
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感叹:蝙蝠虽为令人厌恶之物,却因与“福”同音被广泛用作刺绣与绘画素材。蝙蝠由此不仅是谐音象征,更成为文化符号。
五只蝙蝠聚合象征“五福捧寿”;蝙蝠与桃子搭配寓意“福寿延年”;与梅花鹿、寿桃、喜鹊组合则代表“福禄寿喜”。汉字的象形艺术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清代时期,蝙蝠文化达到了新高度。据传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因蝙蝠相助逃脱险境,此后清朝对蝙蝠极尽推崇。
清代三品武官的官服补子中央是一只豹子,周围环绕数只蝙蝠。乾隆皇帝的御袍上绣有云蝠图案,工艺精湛,显示出皇室对蝙蝠的尊重与喜爱。
清朝的恭王府尤为著名,据说府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雕饰,与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福”字石碑合成“万福”之意,因此恭王府成为人们争相前往沾福气的圣地。
《诗经·小雅》有云:“和鸾雝雝,万福攸同。”这恰是中华文化精髓的生动体现。
此外,民间还有传说蝙蝠能鉴别吉凶,若蝙蝠飞到家中窗台停驻,不要急着驱赶,这被视为居所祥和、风水宝地的吉兆。
除了蝙蝠,另一种被视为吉祥象征的动物也常被用来镇宅,那就是梅花鹿。
俗语有“福禄双至”,显示“禄”与“福”在中国人心中的同等重要。《说文解字》解释“禄”即“福”,古代“福”和“禄”含义相通。
到了汉代,“禄”逐渐衍生出官职俸禄的意义,人们用梅花鹿象征“禄”,代表官运与地位。
《抱朴子》记载:“鹿寿千岁”,表明鹿也被视为长寿神兽。神话中,寿星老南极仙翁骑乘的就是梅花鹿;祝寿画作中常见其形象,寄托着长命百岁的美好祝愿。
《诗经·小雅·鹿鸣》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鹿鸣声传达祥和美景,反映出人们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鹿的和谐之美。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是楚汉争霸时蒯通对韩信说的话,也由此衍生成“逐鹿中原”成语。此时“鹿”更多寓意权力,人们赋予它更丰富的象征。
此外,鹿还象征爱情。《说文解字》释:“鹿,旅行也”,意指鹿多成双成对而行,由此引申出男女美满姻缘的寓意。古时婚嫁习俗中,女方常要求男方赠送两张鹿皮作为聘礼,表达对爱情的珍视。
鹿的形象常见于壁画、玉器及织物上。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唐代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大量连珠鹿纹。明清画家尤为钟情画鹿,留下《百鹿图》《群鹿图》等名作。
人们喜欢将带有鹿纹的饰品摆放于家中,以祈求福禄双收。从战国“鹿纹瓦当”到清代“青花松鹿图鹿头尊”,鹿作为吉祥象征伴随中华文化千年,承载着幸福、爱情、权力、长寿与和谐的美好愿景。
除了这两种动物,还有不少寓意丰富的植物摆件也频繁出现在家居环境中。
近年来,随着文玩市场的兴盛,葫芦这一传统吉祥物重新流行起来。它优美的形态和温润的质感,使人爱不释手。
葫芦的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七千多年前。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葫芦及种子,是世界上最早的葫芦实物。
《诗经·大雅》有言:“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似乎暗示葫芦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根基。
不知何时起,关于葫芦的神话故事开始流传。《神仙列传》记载汉代费长房与卖药老翁一同进入葫芦中,见到“玉堂严丽,旨酒甘肴”,酒足饭饱后才跳出葫芦。此故事赋予葫芦神秘而吉祥的色彩。
道教人物铁拐李背负的葫芦内装灵丹妙药;《西游记》中金角大王的葫芦能吸走孙悟空;南极仙翁葫芦中藏有返老还童仙丹。民间常说“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象征神秘与灵验。
民间赋予葫芦强大的生命力象征,因为它为蔓藤植物,生长旺盛且延展不止,象征长寿。藤蔓上常结满多个葫芦,寓意子孙繁衍,世代兴旺。
古时夫妻同房时饮用的“合卺”酒中的“卺”即葫芦,象征夫妻合二为一、白头偕老。因此新婚赠送葫芦成了表达祝福、祈愿人丁兴旺的传统习俗。
葫芦天生形态优美,成为各类器物的造型蓝本。因“葫芦”谐音“福禄”,自唐朝以来广泛用于瓷器烧制,造型酷似“吉”字,故称“大吉瓶”。
“大吉瓶”自唐宋至清代广受欢迎,成为传统吉祥器型。明万历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特制“洋彩万寿葫芦瓶”献宫,象征祝寿祈福。
葫芦因嘴小肚大形状,被视为能够吸纳财富、不易散失财气的吉祥物,许多富商巨贾家中都摆放葫芦饰品,希望财源广进。
葫芦饰品材质多样,有瓷质、铜质、木雕等,质感各有风味。即使是天然葫芦,经处理后也可成为风水摆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搬新家时喜欢赠送葫芦作为祝福,因葫芦中部的“腰”形状如同关卡,有藏风聚气的风水作用。
将葫芦摆放在门口或窗边,可调节居家风水,起到吉祥辟邪的效果。
除了蝙蝠、鹿和葫芦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家居摆件是金色的蟾蜍,俗称“三脚金蟾”。它因只有三只脚且金光闪耀,故得此名。
金蟾图案最早出现于周朝,甚至在更早的仰韶文化彩陶上就有蛙纹。那时蛙作为生育力极强的动物,成为早期图腾,象征繁衍不息的福气。
传说有一只妖精常祸害人间,被吕洞宾的徒弟刘海撞见,经过一番激战,刘海制服了金蟾并打断了它一条腿,形成了“刘海戏金蟾”的故事。
刘海收服金蟾后,让它为人间招财纳福,因此金蟾又称“招财蟾”。
通常招财蟾背上雕刻北斗七星,嘴里含铜钱,头顶画有太极两仪符号,这些传统文化符号汇聚其身,寄托人们的美好祈愿。
摆放招财蟾时,通常将头朝内,象征把外界财富吐入屋内,因而成为商家镇店招财的宝物。
居家摆放招财蟾也能提升财运与运势,助力家宅兴旺。
《红楼梦》中林黛玉调侃贾宝玉要去上学时说:“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这里“蟾宫”指月宫,传说三脚金蟾住在月宫,折桂意指金榜题名。
大诗人苏轼也曾写道:“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其中“蟾窟”指的是科举考试成功,显现金蟾寓意官运亨通、事业有成。
由此可见,金蟾集合了前述几种吉祥物的多重美好寓意,堪称风水摆件中的极品。
当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地风俗各异。除上述几种,有的家庭喜欢摆放金鱼求吉祥富贵,有的则选用貔貅以求招财进宝。人们通常依据自身需求挑选合适的风水摆件,祈愿美满幸福。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免息股票配资-网炒股配资-深圳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