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时斓娜 实习生 李梓源
6月的青海,环湖草甸悄悄苏醒,沿着水电清波徐徐生长,层层绿意自枝叶蔓延,穿越光伏“蓝海”,在高原大地上织就起一幅绿色与绿电和谐共生的画卷。
6月18日至19日,记者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这里有“万里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园”海南州生态光伏园,从水电枢纽到光伏矩阵,这片高原上孕育的绿色能源正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造福千家万户。
民生工程如诗行,需以资金为墨,方能挥写温暖篇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中,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优势,为一系列工程注入金融活水,为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增添绿色动力,促进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水电走廊”守护黄河安澜
高原巍峨广袤,绿野生机盎然。在海南州共和县的黄河干流上,龙羊峡水电站昂首挺立,拦截湍急的黄河水,将其转化为碧波万顷的水面和长流不辍的绿电。
“大家看,这就是水轮发电机组模型。”龙羊峡水电站的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按下了模型开关,“像这样的机组在大坝内一共有4台,单机32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达60亿千瓦时。”工作人员自豪地告诉记者,“在龙羊峡水电站投产前,青海是主要的电力输入省,现在我们是主要的电力输出省了。”
龙羊峡水电站 李梓源 摄
龙羊峡水电站是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海黄河公司)19座水电站之一,该公司是青海最大的发电企业,拥有水、光、风、火、储能等多种电源品种,电力总装机2893.12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95.44%,是西北电力发展的重要支撑。2017年,中国人寿以80亿元投资支持青海黄河公司,2019年,再次以90亿元股权投资领投青海黄河公司项目,以保险资金周期长、稳定性高等优势有效匹配电力清洁能源产业的特点需求,为像龙羊峡水电站这样的民生工程持续不断地注入发展动能。
作为黄河上游的龙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不仅极大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更使下游省区灌溉保证率从56%跃升至80%,托起沿黄9省(区)承担的全国约13.4%的粮食供给安全。
“1滴水发11次电。”青海黄河公司工作人员这样生动地形容公司所属黄河上游干流河段11座中大型梯级水电站串联起的“水电走廊”。置身龙羊峡水利枢纽观景平台,巨大的水库波光粼粼,黄河水正经水轮发电机能量转换,缓缓流向峡谷深处,而险资活水也随着两岸高压铁塔的“嗡嗡”低鸣,从高原的沟壑深处输送至寻常百姓家,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领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人寿资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规模近4万亿元,投资支持社会民生领域建设规模超2400亿元。
光伏“蓝海”带来增收“甘霖”
在位于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戈壁的青海黄河公司共和光伏产业园,记者登上巡检塔,一睹由光伏发电矩阵组成的“蓝色海洋”。
青海黄河公司共和光伏产业园 李梓源 摄
“哇,光伏羊!”同行记者突然伸手一指,大家纷纷驻足,看到在“蓝色海洋”中不时有白点闪动,走近可见光伏板下,羊群正在悠然地啃食牧草。
“这就是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光伏+生态’模式。”工作人员笑着解释,这样既能减少杂草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又能促进生态修复。光伏产业园建成后的短短数年间,光伏子阵区内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覆盖率提升80%,荒漠化土地缩减100平方公里。
“板上发电、板下牧羊” 李梓源 摄
看着眼前的绿色草甸和珍珠般散落其中的“光伏羊”,很难想象出塔拉滩过去草场退化、“风吹石头跑”的旧景象。随着荒漠沙丘变成草原绿洲,为解决伴随而来的除草问题,光伏产业园里加盖起了羊舍,一群群“光伏羊”成为天然除草“义工”,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带动周边牧民年增收数万元,实现“绿电+生态+民生”的多赢局面。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和社会价值是高度统一的。”中国人寿资产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像塔拉滩这样的光伏产业项目还在更多地方发挥着“造血”作用。据了解,该公司为陕西、甘肃、吉林3个乡村的光伏产业项目建设注入7800万元险资,支持当地畜牧业发展,还提供了多项就业岗位,567户脱贫户每年每户可从项目获得收益3000元。
受天气影响,光伏发电存在间接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问题,为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青海还建起了储能电站。在贡玛储能电站,整齐划一的集中式35千伏高压级联储能系统,让这个“超级充电宝”可通过无变压器模式接入电网。
贡玛储能电站 李梓源 摄
“作为青豫直流二期90万千瓦光伏项目的配套储能,贡玛储能电站能够大幅提升光伏电站就地消纳的能力,为受端提供夜间电力支撑,同时为青海电网提供调峰调频服务。”储能电站工作人员说。今年5月30日,贡玛储能电站正式并网,为新能源消纳与电力系统安全注入“硬核”支撑。
“大项目”托起“好日子”
沿着黄河峡谷蜿蜒而行,记者来到位于青海省贵德县黄河干流上的拉西瓦水电站。中控室内,一条条数据曲线实时交错闪动。“水电站安装6台70万千瓦机组,年平均发电量102亿千瓦时,是黄河上大坝最高、装机容量最大、发电量最多的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工作人员介绍道。
拉西瓦水电站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水电站巡检工作是保障电站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只有水电站机电设备持续、稳定、安全运行,才能持续不断输送绿色电能。
在拉西瓦水电站的厂房内,小巧精致的白色机器人正沿着设定轨道路线,来回穿梭在各种设备之间,进行日常巡检。工作人员介绍,新型机器人正逐步代替人工巡检,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又能提升安全管控水平。在它们不间断的智能维护下,清洁水电顺着“西电东送”通道送达千家万户。
“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我们拉西瓦水电站既是西北骨干电源,又是生态湿地景观。”拉西瓦水电站工作人员表示,这座雄伟的水电站不仅提供了强大的绿色能源,更筑起了生态屏障,“老一辈人都说拉西瓦的山光秃秃的,现在你看,已经有新绿了。”
从巍峨水坝到无垠“蓝海”,从智能储能到“光伏羊”,青海的清洁能源项目正将绿电送入千家万户,托起百姓的“好日子”,书写又一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的动人故事。奔流不息的金融活水也随之铺展,润泽广袤大地。
“我们将长期陪伴能源、电力等民生项目,发挥绿色金融优势,支持民生建设。”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副总裁赵晖说。
启泰网-免息股票配资-网炒股配资-深圳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