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价格战泥潭的光伏产业正经历最难熬的阵痛期,但黎明前的黑暗中已透出几缕曙光。
在过去的十年间,光伏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明星产业。从沙漠中的巨型光伏电站,到城市屋顶上的分布式光伏板,太阳能发电似乎无处不在。
然而,近期随着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等问题浮出水面,不少人开始质疑:光伏行业还是风口吗?
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01 价格触底,政策强力干预
光伏行业经历了长达一年半的残酷下行周期。截至今年7月,整个供应链价格从yq时期高点暴跌,击穿历史最低点。
上游硅料环节成为重灾区,价格跌至4万元/吨,击穿现金成本,停产潮加速行业出清。二三线企业开工率降至35%,月均2家厂商宣布停产。
面对全行业生存危机,一场史无前例的“反内卷”行动在7月全面铺开。与以往不同,本轮政策干预的深度和广度均显著升级。
政府态度更加强硬明确。高层公开表态增多,工信部、发改委组织的光伏座谈会出席人员规格更高,官方媒体表态也更明确客观。相关法律法规规格提高,涉及范围从个别行业扩大到多个行业。
企业层面达成空前共识。行业协会先于政府行动,提出的方案更加务实治本。上下游龙头企业与二三线企业共识度提高,对价格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增强。
具体措施上,本轮反内卷核心是针对硅料环节开展收并购。头部企业出资成立项目公司收购尾部企业,并将其产能有序关停,从而改善硅料乃至整个产业链供需。
价格方面,本轮限价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效果锚定不低于完全成本;而上一轮仅针对组件环节,效果锚定不低于现金成本。这意味着本轮价格底线更高。
02 需求侧增长与结构性变化
尽管制造业端陷入困境,光伏装机需求却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1-6月,中国新增光伏装机212.21GW,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5月创下92.92GW的惊人记录。
截至4月底,仅广东一省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7000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4679.3万千瓦。中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1太瓦(1000GW) 大关,在全国能源结构中占比持续提升。
政策面为需求侧注入新动力。7月28日,宁夏出台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方案,明确规定不得强制配储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的前置条件。这一政策松绑将显著降低光伏项目开发成本。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零碳园区建设,要求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
出口市场呈现结构性变化。上半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6%,但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在115个出口增长的国家和地区中,51个国家增长超过100%,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
随着欧美进入降息周期,美国市场仍被视为超额收益市场。同时,新兴市场贡献显著增量,中东及印度国家项目规划推动装机增速超预期。
03 资本转向与行业洗牌
全球能源投资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根据国际能源署局(IEA)发布的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预计达3.3万亿美元,其中2.2万亿美元流向清洁技术领域,占比约2/3。
这与10年前大部分投资流向化石燃料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在清洁能源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占全球能源总投资30%以上的份额。中国庞大的供应链体系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装备价格快速下降。
资本结构也在变化,中国能源投资愈加呈现多元化特点,民营资本加速涌入能源领域,对外投资更加聚焦清洁能源项目。
国际能源署报告《2025世界能源投资》预计到2035年,全球清洁能源年投资额将达2.5万亿美元,中国仍将占据最大份额。
残酷的行业洗牌正在进行。超过40家企业,自2024年以来已经退市、宣告破产或进入重组。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逻辑不断强化。
随着价格企稳回升,各环节盈利修复空间可观。硅料价格已显著上涨,带动下游价格持续修复,后续有望恢复至合理水平。
安徽通源新能源&旌德县垃圾填埋场光伏发电项目
04 总结
光伏行业虽然面临产能过剩、市场增速放缓等挑战,但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依旧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短期内,行业将经历一段痛苦的产能出清过程,部分低效产能将被淘汰,市场供需关系将逐步改善。随着价格的企稳回升,行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长期来看,光伏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地位不可替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市场竞争力将不断提升。
特别是在新兴市场,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市场的逐步成熟,光伏市场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光伏行业仍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风口行业。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未来的竞争将更加依赖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能力。那些能够在变革中迅速调整战略、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引领光伏行业走向新的辉煌。
启泰网-免息股票配资-网炒股配资-深圳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